2016年11月11日下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潘志明教授在文科樓A349會議室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伊迪絲·華頓的蓋茨比信件”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方文開教授主持。

潘志明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國小說、華裔美國文學研究,近年來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國外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一部,完成教育部社科項目一項,目前主要研究的問題是跨國主義。
潘教授以 “伊迪絲·華頓真的是一位種族主義者嗎?”這一爭議性話題開篇,以“蓋茨比信件”中的“perfect jew”一詞為切入點,對照信件的三個不同版本,審視其編輯過程,分析華頓的言外之意,探討了其中的“沃夫謝姆之謎”,從而證明批評者“誤讀了”伊迪絲·華頓的蓋茨比信件,特別是信中華頓有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評價,而這可能造成批評者在一定程度上“誤解了”其種族觀念和作品,并提出反思:批評者對華頓的蓋茨比信件的解釋是否真的為“誤讀”,批評者對華頓及其作品種族觀念的解讀是否真為“誤解”。
講座后,方文開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認為潘教授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文學研究高超的技巧和方法,結合文本研究、版本研究、史料考證,將新歷史主義方法、實證主義方法融入到文本細讀中去,但絲毫不露痕跡。隨后,潘志明教授還詳細解答了師生們的提問,針對華頓、菲茲杰拉德的文學創作等問題與師生們進行了廣泛熱烈的交流。

潘教授的講座以小見大,從作品細節處剖析當時的社會現實,并反思文學評論潮流,反映出一位研究者應具備的學術積累、批判思維與學術素養,讓到場的師生深受啟發、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