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1:30 - 3:00,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鏗鏘玫瑰”系列教研活動第二講在學院和教研室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下于大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了物聯網學院副院長、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欒小麗博士親臨現場和全院中青年教師暢談科研心得。本次活動由拓展部主任謝競賢老師主持,黃城芳書記、施惠平副院長、朱義華副院長等學院領導出席了本次教研活動。
欒小麗博士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AC、IEEE TIE、Int J Robust & Nonlinear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SCI收錄30多篇,EI收錄10多篇,申請國內發明專利6項、國際發明專利4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項等,科研業績斐然。在本次講座中,她圍繞“何為科研”、“為何科研”、“如何科研”和“時間分配”四個話題,交流了自己科研之路上的體會和感悟。
欒博士指出科研首先應提出新的理論和方法,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蒲信囵B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歸納、演繹、表達、創新與思辨能力,這是一位大學教師立足課堂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晉升職稱的基本條件。在談到如何科研時,欒博士結合自身經歷,感嘆道在申請項目或撰寫論文期間廢寢忘食是家常便飯,做科研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用心去鉆研,提高效率和產出。同時,做科研也需要懂得“投入和取舍”的藝術,例如文獻閱讀不一定全面覆蓋,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手頭的課題有針對性的選讀。在互動提問環節,欒博士還提出了跨學科、借用理科建模手段開展文科科研工作。講座中欒博士還和老師們分享了對于健身、育兒等觀點,在場的老師們無不為她對科研的癡迷、對生活的熱愛所感動和折服。
最后,黃城芳書記對我院廣大年輕教師提出了希望,鼓勵大家要勇于嘗試科研,不要輕言放棄。主持人謝競賢老師也用“熱愛”、“投入”、“取舍”三個關鍵詞總結了對待科研應持有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