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外國語學院會議室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報告會。這是一場旨在以科技助力科研的學術交流活動。我院青年教師鄭賽芬博士受邀為英語系全體教師作了一場以“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常用軟件介紹”為題的學術報告。
鄭賽芬博士首先簡要概括了語料庫翻譯學的定義、起源和國內外發展現狀。語料庫翻譯學以真實的電子文本語料為基礎,建立翻譯語料庫(包括單語類比語料庫、雙語/多語平行語料庫、翻譯語料庫等),以計算機統計為手段,對各類翻譯現象進行大范圍的或特定范圍的描寫,在充分描寫的基礎上分析和解釋翻譯現象或驗證關于翻譯的種種假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語料庫語言學及描寫性譯學為理論基礎的語料庫翻譯學在國內外都取得迅猛發展,學術成果豐碩。語料庫研究范式主要可運用于探索以下翻譯論題:翻譯共性、翻譯語言特征、譯者風格研究以及翻譯規范研究。鄭博士還從語料庫研究方法的具體操作入手,詳細介紹了語料庫的類別、建立原則和常用文本分析及檢索軟件的使用步驟,示范了Hyconc,Powerconc,Antconc以及Textprocessing等常用軟件的主要功能,并對上述軟件的優缺點及操作注意事項作了歸納。
本次學術交流活動在積極熱烈的氛圍中進行,鄭博士的報告內容豐富而具體,把握學術熱點的同時傾力展示科研工具的使用,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鄭博士還回答了現場老師提出的問題。最后,報告在英語系主任孫志祥教授的精彩點評中結束。孫主任結合外語教學和科學研究,談了語料庫翻譯學現狀,并認為語料庫研究方法不僅適用于筆譯研究,亦能為口譯研究,甚至文學研究、教學法研究等其他研究領域提供助力;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借助于語料庫等計算機輔助工具,我們的外語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在國家教育發展的新時代,在學校建設的新形勢下,外院英語系全體教師正在行動起來,大家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教學科研上一臺階,我們須先改良我們的裝備。

鄭賽芬博士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