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全面準確闡釋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的形勢政策課于11月2日下午1點30分在第二教學樓2A127如期開講,外國語學院14、15級同學悉數到場聆聽。本次講座邀請到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馮皓老師擔任主講人,他從十三五開篇,引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個新時期下的主要指導思想并進行深入解讀,并對“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表達了自己的期望。
馮皓老師首先談到,“十三五”是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最后五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基于此,16年3月1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提出在科技、工業制造等多領域開展重大工程和項目,使人民群眾擁有獲得感。談至此處,馮老師援引無錫周邊公路交通建設為例,向同學們闡釋了無錫在改革過程中的巨大變化,使同學們充分理解到“獲得感”的深刻含義。
在《十三五綱要》的指導思想中提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馮皓老師便對金融領域、商業領域和宏觀經濟三個方面新常態的不同含義進行了闡釋。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定期出現的金融危機過后就會出現經濟新常態,而西方社會已對此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應對措施;相較而言,中國應對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經驗還不足,所以要盡快適應,即由“關注經濟增長速度”轉向“關注經濟增長質量”,積極轉變觀念,適應新常態并以此引領十三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指導思想中提出的發展主線。馮皓老師談到,“供給側”由習近平總書記在15年11月10日的會議中首次提出,此后便進入實施階段。講到此處,馮皓老師向同學們詳細闡釋了“供給側”改革的經濟學意蘊,即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淘汰“僵尸”企業,增加有效供給,以此強化市場作用。許老師的細心講解和形象說明使同學們對這晦澀難懂的經濟政策有了全面透徹的了解。
在講座的最后,馮皓老師提出了他的展望:他認為只要秉持著信心、決心和恒心,我國的“十三五”規劃定能圓滿實現目標。同時他也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自信,堅定,堅持,直至實現自己的理想。馮老師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全面準確的闡釋,使在場同學受益匪淺,希望同學們以此為契機,對國家經濟形勢有更加深刻地認識,將來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形勢政策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結束,馮老師的講座生動詳實,內容深刻,幽默風趣,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