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1日,js3333線路檢測中心“譯見中情”育人工作室實踐團一行赴貴州、重慶,開展《侗族大歌志》翻譯調研采風、愛心助學捐贈、探訪紅色基地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由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伯賢領隊,“譯見中情”育人工作室負責人朱義華副院長,教學副院長顧琦一與工作室黨員骨干教師及學生黨團骨干同行,師生聯合,黨團聯動,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以專業特長助力鄉村振興,以責任擔當踐行初心使命。
侗歌聲悠揚,翻譯助傳承。侗族大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推動《侗族大歌志》英文翻譯工作,助力侗族大歌保護與傳承,實踐團成員赴貴州省從江縣開展翻譯調研采風活動。7月16日上午,“譯見中情”育人工作室實踐團在育人工作室負責人朱義華副院長的帶領下同從江縣周惠林副縣長帶隊的縣政府相關部門開展侗族大歌文化交流座談會,雙方就侗族大歌翻譯與傳播的現狀與難點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第二日,實踐團成員前往高增鄉小黃村采訪潘薩銀花、賈福英兩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跟著兩位傳承人學習、體驗侗族大歌,并一同欣賞了侗族大歌表演,親身體會侗族千年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后續侗歌翻譯工作的推進奠定了認知與專業基礎。
江南情意暖,獨洞不孤獨。實踐團成員們來到從江縣洛香鎮獨洞小學調研基礎英語教學現狀。在了解到英語教學資源緊缺后,立即表示愿意利用外國語學院的專業優勢幫助獨洞小學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并計劃組織學院學生與當地孩子們連線,開展在線教學。實踐團中的黨員還為獨洞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講授了一堂黨史微課,帶領孩子們回顧了建黨百年歷程中的閃光事跡。課后,實踐團成員前往獨洞村建檔立卡戶等貧困學生家中進行走訪,并選定3名最貧困的學生給予每人每年1200元的愛心助學基金資助,直至其完成小學學業。
尋紅色足跡,傳紅色基因。實踐團成員們走進貴州遵義會址紀念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實地探訪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在遵義會址紀念館,成員們回顧了從長征伊始到遵義會議偉大轉折再到勝利會師的整個時期,了解了我黨艱苦而光輝的歷程。在參觀鄧小平同志住所時,細心發現了景區部分英文翻譯錯誤,提出修正建議并表示愿為后續改進提供幫助。在重慶渣滓洞,成員們參觀了男牢、女牢及審訊室,緬懷追思革命先烈,感悟前輩愛國之無畏,決心踐行所獲,以赤心寄華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用腳步丈量新時代,用責任傳遞正能量。“譯見中情”育人工作室實踐團此次實踐活動,以專業所長助力侗族大歌保護與傳承,以愛心助學詮釋黨員責任與奉獻,充分體現了js3333線路檢測中心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視以及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決心,也體現了js3333線路檢測中心發揮自身外語優勢特長服務社會、傳承經典、傳播文化的責任擔當。

座談會現場

采訪侗族大歌傳承人

黨史微課堂

走訪貧困學生

參觀遵義會議會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