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翻譯教育發展,推進翻譯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高翻譯教育的質量和水平,js3333線路檢測中心于2023年4月21日特別舉辦“人工智能與翻譯類人才培養路徑”圓桌會議。會議邀請高校學者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對翻譯類人才培養的影響和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路徑。js3333線路檢測中心副校長堵國成、js3333線路檢測中心社會科學處處長王建華出席會議并致歡迎辭,js3333線路檢測中心各教師協作主持會議,學院師生共同參與會議。
開幕式由js3333線路檢測中心方文開院長主持。js3333線路檢測中心副校長堵國成教授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及學院近年來的發展。隨后js3333線路檢測中心社會科學處處長王建華致辭,對外國語學院在翻譯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作了簡要匯報,并對本次會議主題的時代性和創新性表示肯定。
會議主題發言環節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旨發言由張鵬教授主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趙軍峰教授以“新時代高端翻譯人才培養與博士專業學位(DTI)教育:理念、原則和進路”為題發表演講。趙軍峰教授首先介紹了DTI培養相關背景,表示在新時代、新機遇和新挑戰下,翻譯學科需要實現“并行、并重和并進”的三并改革措施;接著對DTI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簡要闡述;最后對翻譯專業學位教育概況進行介紹,表示高校DTI學位探索應做到創新引領、知行合一、產業驅動和職業導向。
第二部分主題發言在楊勇教授的主持下進行,南京大學劉云虹教授和北京語言大學韓林濤教授分別進行發言。劉云虹教授依據南京大學翻譯人才培養經驗,結合國家發展全局戰略,作了題為“翻譯能力提升的多元融合路徑”的發言。劉教授一方面對翻譯能力的內涵界定進行了闡釋,表示翻譯能力內涵的變化要求翻譯人才培養進行相應轉變;另一方面對三層次翻譯綜合能力培養體系進行了分析,強調了該體系中的語言能力、文本生成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接著,韓林濤教授從翻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出發,以“人工智能類技術驅動的翻譯技術課程知識體系”為主題進行發言,提出人工智能與翻譯教學和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創新研究方式,強調了翻譯技術課程變革三要素,并從國家戰略、技術推動和市場需求等角度介紹了新型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模式。
隨后,在孫志祥教授的主持介紹下,西交利物浦大學張霄軍教授和華為2012實驗室南研分部張建農部長分別作了發言。張教授從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震動以及高校教育者如何應對這一問題兩個方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給翻譯教學帶來的革新與啟示發表了看法。張教授通過“大型語言模型(LLM)”工作原理以及學界對抄襲的定義標準來解釋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影響,并給出了立法規范人工智能使用的應對方案。此后,張建農部長以“人工智能革命大場景下需要怎樣的翻譯人才以及如何培養”為主題發表演講。張部長首先對翻譯1.0到4.0的不同含義進行了闡釋,介紹了集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知識儲備為一體的人工智能對傳統翻譯帶來的挑戰;接著從學校教育、翻譯企業等方面闡明翻譯行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積極響應;最后結合自身經歷對翻譯人才培養給出了相關建議,表示學生應當關注國際咨詢、學習優秀人才思維模式。
第四部分的主題發言由李學寧教授主持進行,深圳云譯科技有限公司丁麗董事長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張愛玲教授分別進行發言。丁董事長首先對翻譯技術發展趨勢、機器翻譯模型的發展、大語言模型和AIGC進行了簡要介紹;隨后結合具體實例展示了AIGC給翻譯和教育行業帶來的變革;最后闡述了人工智能對教師組織教學、教師科研、國際合作辦學等翻譯類人才培養帶來的巨大助力。接著,張愛玲教授作了題為“生產知識模式進化背景下的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報告,以人工智能對翻譯行業帶來的沖擊為切入點,提出翻譯專業教育方式面臨的轉變。張教授指出翻譯博士專業學位教育應采取共同培養、平臺化培養、專題化培養和科技化培養思路,培養具有國際勝任力的專業人才。
最后,方文開院長對會議進行總結,表示此次圓桌會議對人工智能時代翻譯學專業的發展趨勢與挑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為翻譯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并對本次會議的圓滿結束表示祝賀。

堵國成副校長致辭

王建華處長致辭

會議第一、二部分專家發言(順時針方向:趙軍峰、韓林濤、劉云虹)

會議第三、四部分專家發言(順時針方向:張霄軍、張建農、張愛玲、丁麗)

會議現場

方文開院長總結發言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