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外國語學院遠赴享有“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美譽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開展了“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追憶改革崢嶸歲月”的黨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這是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考察時對小崗村的評價。重溫“小崗精神”,再憶改革歷程,再釋改革決心,當時站在小崗村的土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
學院黨員先后參觀了大包干紀念館和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任總書記都來過的“當年農家”以及村文化廣場,深刻感受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1978年,小崗村18戶村民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狀,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自此,中國農村改革正式拉開大幕,農村發展進入快車道。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小崗村闖出了一片新天地。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小崗村近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最后,大家參觀了“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沈浩同志舊居”,學習這位為群眾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基層黨支部書記“公、正、忠、廉”的優秀品質,學習他為黨為民、守誓踐諾的至誠精神,牢記宗旨、服務群眾的公仆精神,扎根基層、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艱苦創業、勤政廉政的奮斗精神。
小崗之行讓大家受益匪淺也倍感振奮,大家一致表示,認真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堅定信仰信念、堅守本職崗位,或許就是對“小崗精神”和改革崢嶸歲月的最好紀念。

參觀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

當年18戶小崗村村民冒死簽訂“大包干”協議的密室

參觀“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

胡錦濤同志、習近平同志對沈浩同志的高度評價

認真聆聽沈浩同志先進事跡講解